logo
  • 所有
新闻中心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时间:2019年04月16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非遗”展区,共有40家“非遗”参展企业参加这届特博会,涉及全国12个省市40个项目,其中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20家、省级16家、市级3家、县级1家。这些“非遗”展演项目共占60个展位,统一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一层的第一展区进行展演。


        参展的“非遗”项目展品不仅制作工艺精湛,更蕴含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在此率先揭开一些“非遗”项目的神秘面纱,让市民先“睹”为快。

        各地“非遗”展风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发源于江苏省苏州市,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色彩清雅、形象逼真,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苏绣作品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画面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都体现着江南水乡细腻绵长的文化内涵。更让人高兴的是,第二届特博会期间,广大市民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绝伦的苏绣作品,更能在现场欣赏苏绣艺人炉火纯青的绣技。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天下墨业在绩溪。安徽省绩溪县徽墨制作技艺也加入了此次“非遗”展演的大军。徽墨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书写、绘画与印刷材料,是一种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具有浓厚徽派文化特征的传统工艺品。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主要有雕模、炼烟、制胶、和剂、成型、晾墨、打磨、填字数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包含着独特的技巧。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河南省众多地市也不甘落后,将携精品“非遗”项目而来。南阳方城石猴、洛阳唐三彩烧制技艺、焦作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技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将展示悠久厚重的中原文化。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作为本届特博会的东道主,三门峡市本土的一批经典“非遗”项目也会出现在展会上。如陕县的民间剪纸、灵宝的虢州石砚以及渑池的仰韶彩陶制作等,浓厚的豫西风情,会让市民更加深入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非遗”项目首次“登陆”

        首次亮相受期待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杜振武介绍,今年7月20日至21日,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到我市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调研时,曾提出利用我市现有的会展经济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中西部地区“非遗”商品集散地。本届特博会为此专门开辟了“非遗”展区。同时,此举也能进一步提高特博会的档次,提升三门峡的文化品位。“之所以说‘非遗’是亮点,不仅仅因为其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以一种动态的方式直观地演绎文化的深刻内涵。”杜振武说。

        由于是新增项目,“非遗”项目展演的前期准备工作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为做好此项工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门派人前往成都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观取经。目前,第二届特博会“非遗”项目的招展工作已经结束。紧接着,相关人员要就参展企业的展位设计、布置等工作开始紧张的筹备。

        不少市民对本届特博会的“非遗”展演项目充满了期待。65岁的孙先生说,自己和老伴儿去年去过特博会现场,觉得很不错,“今年听说又有新花样,肯定会去参观啦”。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晓说:“我去年在外地上学,没赶上首届特博会,今年要好好参观一下,而且‘非遗’项目挺吸引人的,到时候一定和家人一起去。”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