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
飘飘洒洒的小雨为第二届特博会平添了一份灵动之美。蒙蒙细雨与丝丝寒风并未阻挡市民与外地游客的“淘宝”热情,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内人流如织,一派热闹景象。
“这些唐三彩真漂亮!”“色彩艳丽、品种丰富。哟——还有菩萨像呢!”在“非遗”展区洛阳市唐三彩烧制技艺展位前,人头攒动,参观者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兴奋地在唐三彩制品前合影留念。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认真地将每个展品记录在DV里。“我是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昨天和5个同事一起从许昌赶来,特地来看‘非遗’展演。”老人笑着说,“看,我们专门负责摄影记录的人来了。”顺着老人的指引,看到一行5人扛着摄影设备走了过来。他们现在正在收集、整理中原地区及其周边省市的“非遗”资料。“今天一大早我们就过来了,‘非遗’展演办得不错,种类多、品质好,我们已经和好几个展区的参展商约好,准备录制他们的制作过程。”崔凤巧激动地说。
与唐三彩展位相邻的山东省潍坊市风筝制作技艺展位前也人气爆满,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风筝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惟妙惟肖的卡通人物、生动传神的动物等造型的风筝让参观者赞叹不已。三门峡市民刘女士高兴地说:“今年特博会很有特色,除了平时不容易见到的特色商品外,这些‘非遗’展演让人大开眼界。”据参展商韩臻介绍,此次特博会他们除了带来潍坊传统工艺风筝的所有类型,还带来了精品收藏版、小型夜光风筝以及半成品风筝,方便在现场向参观者展示风筝制作过程。“今天下雨,气温又低,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韩臻激动地说。
郑州市“非遗”嵩山“泥人刘”展位前挤满了人,不时传来“咔嚓”的快门声,原来是艺人刘永占现场为参观者制作头部泥塑。一块块不起眼的泥巴在刘永占的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泥塑的五官轮廓就出来了,围观群众拍手称奇。刘永占双手不停揉捏、修饰泥塑,渐渐地,泥塑五官精致起来,泥巴做的头发似乎也随风飞扬。十几分钟后,一个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20厘米的泥塑就呈现在大家面前,神态栩栩如生。“师傅,我也要做一个。”“还有我。”参观者自觉排队等待。展会开始两个多小时,他已经做了3个头部泥塑,客流量大大超出他的意料。旁边为刘永占帮忙的小师傅说:“我们在国内外很多地方展演时也围满了人,但都没像三门峡这么火爆。照这个样子,我们带来的600多斤嵩山红土泥等不到特博会结束就用完了。”
临近中午12时,60个“非遗”展位前仍是门庭若市,首次亮相特博会的“非遗”展演取得了“开门红”,赢得了“满堂彩”。
![]() | [05-24] | |
![]() | [05-13] | |
![]() | [05-13] | |
![]() | [05-13] | |
![]() | [05-21] | |
![]() | [05-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