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
就像期盼一年一度的黄河旅游节一样,如今一进入10月,三门峡人就抖擞精神,全力以赴迎接新一届特博会。“特博会已经成了三门峡的一张金字招牌!”走在街头巷尾,很多三门峡人都会这样表达内心的自豪。
10月9日,正在忙碌着为第三届特博会做准备的组委会多名工作人员趁着休息时间,向记者谈起他们眼中特博会带给三门峡的影响——“特博会是贯彻落实国家品牌战略、发展特色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寻求转型发展新动力的重要载体。”“通过举办前两届特博会,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特博会是三门峡深化‘四大一高’战略、发展大商贸、做大三产的重要举措,发展以特博会为代表的会展经济对三门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优产业结构、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博会是黄河金三角地区三省四市的‘国字号’展会,让三省四市的群众在三门峡就能见识、购买到国内外的名优特产品”……
特博会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由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四个兄弟城市三门峡、运城、临汾和渭南携手联办的“国字号”盛会。三门峡市作为特博会的首办地和永久主办地,以“振兴民族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为主题,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招商引资、项目推介、融资对接和特色商品展销为主线,不断丰富完善“展销平台、品牌平台、融资平台、贸易平台、创新平台”五大高端服务平台,并在前两届特博会中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从第一届参观人数25万人次到第二届突破30万人次,从达成贸易采购合同73.3亿元到次年的79亿元,从签约经济合作项目27个共243.9亿元到突飞猛进签约69个共403.38亿元。
特博会作为一个大型会展,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会展经济发达的西方,经济学家将会展称为“城市经济的拉力器”。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对此,三门峡人感受颇深。“会展经济成为带动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特博会组委会工作人员提供了首届特博会的一组统计数据:首届特博会直接拉动我市餐饮、住宿、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增加18亿元以上。由于参会人员达到8000余人,三门峡大小50余家宾馆和快捷酒店宾客爆满,入住率达到100%;巨大的客流量使三门峡公交公司不得不临时增加公交车辆至每天50台次,出租车载客率比平时高出25%;参展商的商品及大型参展设备的运送,也为我市物流行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国字号”的盛会平台让海内外宾客云集,三门峡地区的本土商品也借此推向了世界。在前两届特博会上,一大批三门峡本土特色商品大放异彩:渑池县韶泉酒业有限公司展示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纯原酒,受到外宾一致好评;经过深加工的卢氏核桃和灵宝大枣,摇身一变成为以豫西方言冠名的“仨核桃俩枣”饮料,为三门峡普瑞玛果醋饮品有限公司吸引了不少订单。除农产品之外,手工艺品以及代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产品也纷纷在展会上亮相,以生产石油压裂支撑剂为主的三门峡方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李海波认为:“特博会给三门峡以及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大家都能找到各自销售的沃土,逐步立足于黄河金三角区域并走向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
特博会在三门峡举办,还有助于提高广大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和城市管理水平,使三门峡的城市品位和形象不断得到提升。作为东道主,广大市民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各职能和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城市的环境更加优美,社会秩序更加良好。在得到四方宾朋称赞的同时,老百姓的心情也更加舒畅。
2014年3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标志着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区域合作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即将到来的第三届特博会是《规划》获批后的第一次盛会,体现了对《规划》的积极响应。“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唯一的跨省设立的示范区。搭建在合作发展基础之上的平台,办好特博会,无疑有重要的探索示范价值。”8月21日,在第三届特博会新闻发布会上,黄河金三角综合实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崔振利表示,非常看好特博会在促进区域合作发展中的作用,“特博会的举办是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大家共同合作的成果,从筹办到健康成长,感谢三门峡所做的大量工作。”
相信在三省四市的共同努力下,特博会一定办得一届更比一届好,黄河金三角区域百姓受益将越来越多!
![]() | [05-24] | |
![]() | [05-13] | |
![]() | [05-13] | |
![]() | [05-13] | |
![]() | [05-21] | |
![]() | [05-21] | |